文章發布人: 發布時間:2017-03-17 閱讀次數: 158
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的特有民居,蒙古族崇拜天空,蒙古包報價,蒙古包在古漢語中被形象地稱為“穹廬”。又稱氈房、氈包、氈帳。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,由游牧祖先用獸皮箍在木架上的“皮棚”演化而來,一直沿用至今。
長期的游牧生活,使蒙古族牧民選擇了最適宜的住所--蒙古包。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,是用特制的木架做“哈那”(蒙古包的圍欄支撐),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,之后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捆綁而成,其頂部用“烏耐”作支架并蓋有“布樂斯”,以呈天幕狀。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“陶腦”,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“烏日何”,可通風、采光,既便于搭建,又便于拆卸移動,適于輪牧走場居住。
在遼闊的三北邊陲(東北、西北、正北),從西部阿爾泰的雪峰,到東部興安嶺的綠林。從北部的貝加爾湖,到南部的萬里長城。都曾經是北方游牧民族縱馬征戰和自由放牧的大舞臺,最適合這種生活方式的居室就是蒙古包。蒙古包或稱穹廬、氈帳。《史記 - 匈奴列轉》:“匈奴父子乃同穹廬而臥。”隋代的薛道衡在詠王昭君的樂府詩中,有“毛裘易羅綺,氈帳代帷屏”的句子。長春真人邱處機詩中,亦有“皮裘氈帳亦開顏”的句子。《黑龍江外記》:“'穹廬'國語(即滿語)曰'蒙古博',俗讀'博'為'包'”。漢語既是音譯,又是意譯。
蒙古包的形成經過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:猿人住天然山洞,古人改造利用現成山洞居住。到了今人時代,才會自己制造“洞室”,在地面挖一個地洞,沿洞壁用木頭、石頭之類謅甃起來,甃得快齊至洞沿,再在洞中栽一排木桿,與木石墻平齊,上面搭一些橫木封頂,就成了洞室--烏爾斡。洞頂要留一口子,靠口子斜支一根粗木通到洞底,上面刻一些簡單的壕作為梯子,供人出入用。同時兼有走煙出氣采光通風等多種功能,后來就發展為蒙古包的門和天窗。阿爾泰語系的突厥、滿洲、蒙古都把這種洞室稱為烏爾斡。烏爾這一詞就是“挖”的意思,至今仍用在衛拉特蒙古的口語中。現在的普通蒙古語中,烏爾斡已經專指蒙古包天窗上的氈,引伸為“家”、“戶”、“居民”等意。可以看作是一種歷史陳跡的遺留。
隨著原始人類由采集向狩獵過渡,活動范圍越來越大,同時也把一部分食草動物逐漸馴成家畜,出現了畜牧業的雛形。這要求一種便于遷徙的居室,于是窩棚之類的建筑應運而生。窩棚再向前一步,支架變成哈那,并跟前面提到的洞頂結合在一起,便有了蒙古包的雛形。
專業的蒙古包,蒙古包,蒙古包圖片,蒙古包價格,鄭州大慶蒙古包廠家歡迎您的咨詢。
在線客服 : 服務熱線:13073791337 電子郵箱: 2084660438qq.com
公司地址:鄭州市金水區花園路95號 蒙古包
鄭州大慶戶外用品有限公司是蒙古包帳篷批發基地生產廠家之一,蒙古包價格優惠,多年生產經驗,不斷借鑒傳統蒙古技藝,集設計,生產,銷售為一體,為廣大客戶提供專業的篷房租賃服務。蒙古包廠家占地面積10000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