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族自古以游牧為主,復雜多變的地理環境、自然氣候和歷史狀況,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服飾文化。蒙古靴作為蒙古族服飾的組成部分,它是蒙古民族形象的標志,它不僅融合了諸多民族手工技藝和智慧,也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縮影。
蒙古靴的種類
作為蒙古民族服裝的配套部件之一。靴子其種類很多,可根據樣式、面料、高矮不同而分為若干類。根據樣式可以分成尖頭靴、圓頭靴、小尖頭靴等;根據面料可分為皮靴、布靴、氈靴;按鞍的高矮可分為高靴、中靴或矮靿靴。
蒙古靴的紋飾
蒙古靴造型精致,做工考究,種類很多。根據季節的變化有皮靴、布靴、氈靴幾種。皮靴多用牛皮、馬皮、羊皮制作,結實耐用,防水抗寒性能好,其式樣有靴尖上卷、半卷、平底不卷、尖頭、圓頭幾種。布靴多以布帛、平絨布面料制作,中靿和矮靿居多,靴幫繡以圖案,輕便柔軟,舒適美觀。氈靴多以羊毛、駝毛搟制而成,保暖耐磨損,一般多在隆冬時節穿用。蒙古靴類型又根據靴靿的高矮,分高靿、中靿、矮靿幾種。皮靴一般采用特殊工藝把所需圖案,如二龍戲珠、珠寶連城、蝙蝠、云紋、回紋、草紋、萬字、蝴蝶、花卉等圖案軋、貼在靴靿或靴幫上。布靴的靴幫、靴靿大多刺繡或貼繡精美的花紋圖案,穿起來美觀大氣,莊重實用。
蒙古靴的習俗
蒙古人認為靴子是吉祥的象征。他們認為口向上盛器有“將福氣盛起來,不外散落”之意,因此凡屬此形物均被認為是象征吉祥、福氣之物,常且于饋贈禮節。如老人過61、73、85歲等到高齡本命年時,子女及鄰人都會贈上做工精巧的靴子;蒙古族婚禮習俗中,新媳婦一定要給新郎及新郎家人、親戚送上自己刺繡的靴子,一來是習俗禮節,另一方面也可是新媳婦展示自己針線活計,以贏得婆家人的認可與贊美。
蒙古靴的現狀
隨著社會的變遷、經濟的發展,蒙古族的靴文化也在變化、發展。當代,除了牧區牧民經常穿傳統蒙古靴以外;在農村和城市居住的蒙古族除節日外,已很少穿蒙古靴了。改革開放以來,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,當代年輕人都已隨時尚穿起各種流行的鞋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