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包內部擺設布置有一定講究。正中上方擺著箱子一類的供桌,上面設佛完,有佛像、經卷、酥油燈,供佛用的碗中盛放酥油、炒面、曲拉等。供桌和安在中央的灶膛把蒙古包分為左右兩部分,在兩側靠近“鐵日莫”的地方放置箱子柜子、衣服物品及糧食等,援蓋華麗的絲棉織品或壁毯。
右側靠門處擺放木制活動碗架、炊具、柏木制打酥油桶和擠奶捅;包上方和左右兩側鋪有長方形地毯或毛氈,習慣上長者居上方,客人和家中男性居左,婦孺居右側;包中央對天窗處是“托勒合”(鐵制鍋架),能使煙氣從天窗散出。整個布置并然有序,寬敞整齊,干凈舒適。無論盛夏還是嚴冬,全家老少圍坐一起,其樂融融。家中灶火燃起,就不能讓火熄滅,亦不向火中倒水,更不能在火上撤尿,也不向別人借火種。燃過的灰燼,撒到北方;不許端著灰盆迎接客人或者送客人。
蒙古包外就近處堆放馱鞍、羊毛、皮張等物。不遠處堆放曬干的牛羊糞燃料。再遠些是幾個連成長方形的鐵樁和木樁,在所系繩子上用來拴牛羊擠奶或拴馬,夜晚牧羊犬忠實地守候。每到冬季,牧人有時居住板升房,即在蒙古包附近所建的土木結構的平頂小屋。
如果誰家立起新的蒙古包,遠近親友就會趕來祝賀,主人設宴招待。表示謝意。歡宴上,客人們用真誠吉祥的語言贊美新居寬大華美、堅固耐用,衷心祝福主人生活幸福美滿。蒙古包的天窗、支架、柱子,包內陳設、生活用具,包門、繩子、毛氈等,都是祝福和盛贊的對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