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天氣寒冷的時候,蒙古包內燒明火,能使不太大的包內空間迅速得到暖和,因為灶火就在天窗下面,煙霧立即從天窗排出。
與火撐子配套的用具還有火鐮、火鉗、火鏟子、灰鏟子、灰簸箕、吹火管、牛羊皮風袋、干牛糞箱子等。在過去,叫做“洋火”的火柴還沒有被發明和使用之前,蒙古人用火鐮點火。但并不是每次都用火鐮打火來生火,更多的情況下人們把保存的火種放在于牛糞上用吹火管吹著點火。
每次搭建蒙古包,首先把火撐子對著天窗在包中心架起來,點燃新家第一爐火。青煙從天窗裊裊上升,柔風送來奶茶的飄香,傳達著草原深處的生活氣息,令人感到溫暖和安詳。
架好的火撐子蒙古語叫“高樂木圖”,這一詞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家族的根基、核心和香火接續的象征意義。有關高樂木圖的忌諱特別多,如人不能跨過其上,不可以放進認為不潔之物和有刃之器。他們特別忌諱把自己的火撐子賣給或借給他人。
蒙古人喜歡把家鄉的山巒比喻成火撐子,并崇拜和祭祀這樣的山,這象征著他們在祖先的故土上子孫萬代永遠繁榮發展的美好心愿。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益和諾爾蘇木境內有三座奇特的山峰。從遠處看,它像在草原上鑲嵌的三塊碩大的藍寶石,巍巍壯觀。在過去,當地蒙古人稱之為“格斯爾可汗的土拉嘎”,并崇拜為圣山,禁忌隨便從山上采石伐木等。在青海省海西洲也有幾處類似的風景和風物傳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