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且富于傳奇色彩的民族。千百年來他們都過著“逐水草而遷徙”的游牧生活。蒙古族的先民為了適應自己的特殊生活方式,創造了具有適合搬移遷徙、活動輕便的民居形式--蒙古包建筑。蒙古包建筑是我國民居建筑的重要組成,獨具特征。從結構、材料角度觀察,其受力合理、因地制宜;從裝飾角度考慮,它是蒙古族民風世俗、文化藝術的強烈反映。
在蒙古包的眾多裝飾手法與特征中,圖案裝飾具有重要的地位。蒙古族的民族圖案是民族裝飾的重要表現形式,人民生活中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用的各種器具都或多或少和圖案有著密切的聯系,可以說觸及到了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。這種運用廣泛的裝飾手法實際上對群眾進行了潛移默化的美的教育,使人們感到生活中美的魅力,這也是蒙古族民族審美喜好的體現。
圖案在蒙古包裝飾中主要表現在套腦、烏尼、巴根柱等結構構件,以及蓋氈、頂氈、圍氈、門簾等維護構件上。關于這一點,早在《魯不魯乞東游記》中就有詳細的描述,“覆蓋在煙囪周圍的毛氈,他們飾以各種各樣美麗的圖畫。在門口,他們也是懸掛繡著多種顏色圖案的毛氈,他們把著色的毛氈縫在其他毛氈上,制成葡萄藤、樹、鳥、獸等各種圖案。”顯然,蒙古包建筑中的圖案裝飾幾乎被運用到了每個構件上。
《蒙古族裝飾圖案在長期的發展中,不僅大力地繼承和發揚本土的先民文化,而且還在元朝建立后成為了漢、藏、回等民族圖案文化的集大成者,形成了本民族的獨特之處。若以蒙古包裝飾圖案題材的來源分類,那么大致可以劃分為幾何形裝飾圖案、動物裝飾題材、植物裝飾題材等幾類。
綜上歸納,在蒙古包裝飾圖案的運用方面具有以下特點。首先,圖案裝飾只有廣泛的群眾性。蒙古民族豐富多彩的生產生活孕育了極為豐富的圖案藝術,它們來源于生活,是熱愛生活、美化生活的表現。其次,圖案題材具有深刻的傳統性。蒙古包本身就是蒙古族傳統的居住形式,應用于蒙古包上的裝飾圖案往往喜歡一些古老傳統的形式,比如回紋、云紋圖案,各種盤腸和交叉圖案,卷草紋、犄紋等。這些圖案紋樣勞動人民一直保留了下來,并不斷地發展著,無論怎樣地發展,始終不失其古老的傳統特色。
總之,從蒙古族圖案看,美好的幻想、藝術夸張及生活的真實描寫,是蒙古族圖案的主要特征,在幻想和夸張中反映了廣闊的現實生活,因而圖案奇異動人,具有濃厚的情趣。蒙古族人民在創作圖案時,在傳統圖案的基礎上既以現實生活為基礎,又不照抄生活。這里有思想性和幻想的廣闊天地,創造那種雖存在于現實生活中,卻具有現實意義的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