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包內各種家什的擺放亦有一定之規,灶火一般是設于包內中心位置,佛龕要設在西北方,這個位置在蒙古人的觀念中是至尊至敬之所,他們在這里供奉佛像或祖先。男人用品擺在自北往西那側,如狩獵、征戰用物、馬頭琴等,馬鞍具特定安置于包內西南方向。婦女的用物一般放至自北向東一側,包括衣物、首飾及化妝品等等,這種各物分置有一定之規,使蒙古包在空間不很大的條件下,形成實用性強的特點。
有關蒙古包的日常起居、待客所形成民俗禮俗以及禁忌,是古代蒙古人適合于游牧生產方式,所構建獨特意識形態的集中反映。
一個蒙古包就是一個蒙古族家庭,他們日常起居、待客,都在蒙古包內進行,草原上包與包之間相去甚遠,它是家庭與外界發生聯系之所。由于游牧生活所限,受信奉薩滿教和藏傳佛教的影響,產生交往禮儀及獨特禁忌。
第一,講究方向(位)。
來客一般從正南或西南方向來到馬樁跟前下馬。進入蒙古包時,若有木門,從包門東側進。后置氈門仍遵循舊俗,主人用右手掀門簾(東首),客人要從東撩門簾,從門檻東面進入。
進入蒙古包就座均有講究,普通客人和年輕人不能越過套腦橫木以北,客人坐西北或西面,但不能坐佛龕前。
第二,尊敬長者。
年長的客人來到時,主人要迎到馬樁前,扶他下馬,并替他拴好馬。年輕人陪同老年人作客時,讓老年人走在前面。若并排走路時,晚輩要走在長者的左邊。主人或者同來的客人,要用右手從左邊攙扶老者。進蒙古包時一定要讓年長的先進。客人起行之際,長輩未動身年輕人不得先動。
第三,注重儀表。
無論客人是什么身份,進別人家以前都要把帽子、扣了、腰帶等收拾平整,將袖子、刀鞘、下擺放下來。赤冠進家被視為大不敬。無論什么人進別人家時都不能捋袖子,也不能撩起袍子進門。隨身攜帶的如馬絆、籠頭、韁繩、套索等馬具放在外面,不能系在腰上或提著走進氈包。
第四,男女有別。
婦女作客進蒙古包時要從東南繞到人家東北下馬,不能從正南或正東下馬,這與蒙古人崇尚馬的習俗有關。在蒙古包內就座婦女也有一定之規,要坐在蒙古包的東邊范圍,與婦女操持生計及家業所用的奶桶、碗柜等器皿均在此區域內。男子坐在包內西方,這里擺放著男子從事畜牧、狩獵生產工具,與蒙古人崇西尚右相吻合。